理性的交易之路:如何战胜人性局限,顺应市场规律

理性的交易之路:如何战胜人性局限,顺应市场规律?


在金融市场里,我们每一次的投资决策,其实都深受自身复杂的人性因素和认知局限的影响。

 

人性因素对交易的影响,行为金融学大师丹尼尔·卡内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提出的前景理论说透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当我们在收益或损失面前做决定时,是不是常常被心理偏误牵着鼻子走,以至于做出非理性的选择呢?比如,贪婪驱使我们在高位还舍不得卖出,恐惧又让我们在低谷恐慌抛售,这些情绪真的让我们的交易策略变得难以执行吗?

 

来看个实际案例,华尔街日报的数据揭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过去十年间,那些主动管理型基金的表现并没有跑赢大盘指数。这是否说明,即便我们自认为独具慧眼,但在浩渺的市场面前,个人判断依然显得力不从心呢?

 

认知局限,面对海量信息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谁能保证自己每次都能把握住全部信息并做出准确判断?信息过载和决策疲劳是不是像两座大山一样压在我们心头,导致我们在关键时刻容易出错?那我们是不是应该调整投资策略,不再盲目追求一夜暴富的”黑马”,而是安心接受与市场同步的稳健回报呢?

 

那么,怎样科学地制定交易策略呢?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筛选出有潜力的股票,并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这样既能降低单一风险,又能抓住更多机会。同时,你有没有发现,被动投资策略,尤其是ETF指数基金,它们的表现往往比主动管理型基金更加稳定且长期收益更优?就像美国投资公司协会数据显示的那样,全球ETF资产规模已经到了7.1万亿美元的高度,复合年增长率更是两位数。这是不是意味着,选择ETF指数基金是一种更智慧的投资方式呢?

 

遵循经过验证的交易系统信号进行买卖操作,是不是能有效避免主观判断带来的负面影响呢?毕竟,数据不会撒谎,J.P. Morgan的研究显示,20年间,美国股票市场中,被动管理型基金的平均年化回报率竟然比主动管理型基金高出近1.5个百分点!

 

我们要建立起适应市场现实的投资哲学,那就是:如何约束自己的人性冲动,不让过度思考和随机行动左右我们的交易决策?又如何尊重市场的不确定性,坚定地遵循一致性原则和概率优势原则?正如巴菲特所说:”成功的投资者不需要做很多事,只要避免犯重大错误就可以了。”所以,咱们不妨理性地拥抱ETF指数基金,严格遵守交易系统的指示,这样才能在市场波动中泰然处之,实现真正的稳健投资回报。

 

与此同时,我国的被动投资市场规模也在迅猛增长。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被动投资市场规模已达到1.1万亿元,同比增长接近50%。这一数字有力地证明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认识到,顺应市场规律,采用科学的投资策略,才是通往财富增值的康庄大道。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

声明:本文是作者投资心得,不作投资依据。

形态识别技术

形态识别技术


在金融分析的浩瀚海域中,形态识别技术帮助我们洞察价格走势的奥秘,洞悉市场行为的模式。我常常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三大法宝——函数拟合法、规则法和网格法,来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函数拟合法就像是给价格走势画了一幅连续的画卷,它用数学的笔触捕捉趋势和周期性特征。想想看,苹果股价在乔布斯时代的线性增长,不就像是一条笔直的线勾勒出的未来蓝图?然而,市场形态的复杂多变,比如头肩顶、双底等,函数拟合法有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难以精确描绘。

 

规则法就像是一位严谨的侦探,基于明确的规则,通过寻找市场的蛛丝马迹来识别形态。记得2018年比特币市场的双顶形态吗?那两次价格触及高点后的下跌,仿佛是市场在告诉我们:”变天了!”规则法的确能迅速识别这样的信号,但反问一句,它能否适应所有市场的复杂性?

 

网格法是把市场价格走势放置在一个庞大的棋盘上,通过价格落点与网格的匹配度来评估。2020年美国股市的V型反转,就是一个绝佳的案例。网格法的灵活性,不正像是我们在棋盘上灵活调整棋子,以适应不同的市场格局吗?

 

形态识别技术在金融分析中的应用,就是要我们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们可以结合历史数据、市场情绪,甚至是一些经典的投资格言,如”顺势而为”,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投资策略的有效性。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只有把握市场动态,才能做出更为科学和理性的决策。

————————————–

声明:本文是作者投资心得,不作投资依据。

股票价值和价格

股票价值和价格


在我们投资的市场中,价格波动就像天气一样,时晴时雨,让人捉摸不透。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挖掘,会发现股市的上涨,真的只是因为经济的实质改善吗?还是更多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这些交易者的情绪和预期在作祟?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对”价值”的理解,是不是太过主观了呢?

价值不是一个刻在石头上的数字,它会因为各种因素而改变,不是吗?这就好像同一件艺术品,对于一名艺术家和一名商人来说,它的价值可能是天差地别的。我们的价值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随着市场的波动、政策的调整,甚至是公司的一纸公告而改变。

想想看,价值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市场的价格,不过是所有参与者对价值判断的集体照镜子。有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绝对正确的价值呢?当然没有。就像我在2022年看到的一家公司,虽然财报显示营收和利润都在增长,但投资者的股价评估却是五花八门,这正是因为每个人对公司未来的预期都不同。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价值理论,也给了我们一个历史的角度。他强调,价值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不就是证明了价值的相对性和主观性吗?

让我们以小盘基金为例,它的价格常常被市场的炒作推得远离其内在价值。比如在2023年,小盘基金的价格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飙升,但到了2024年,却又大幅回调。这是不是说明,在市场炒作情绪高涨时,我们这些投资者更容易忽视资产的内在价值,而只追求短期利益呢?

市场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千变万化,它们受到我们信念和预期的影响。这不就是所谓的”疑心生暗鬼”吗?我们心中的疑虑和预期,让市场的波动更多地反映了我们的情绪,而不是客观的经济现实。

“疑则勿用,用则勿疑”。在我们做出投资决策时,是不是应该认识到,市场价格并不总是准确反映价值,它只是一个由众多个体信念和预期构成的动态结果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声明:本文是作者投资心得,不作投资依据。

股票技术分析

股票技术分析


在金融市场的波涛汹涌中,我作为一名投资者,一直在寻找那把能指引我决策方向的”罗盘”。技术分析,就是我的”罗盘”,它以独特的视角,吸引着无数交易者,包括我在内。它不追究价格波动的深层原因,而是通过历史数据,描绘出价格行为的模式,预测未来的市场趋势。这不禁让我思考,市场的价格波动,真的能预示未来吗?

技术分析的基础理念,我深信不疑。它假设市场价格已经包含了所有可能影响它的信息,无论是公开的基本面数据,还是市场参与者对未公开信息的心理预期。这就是所谓的”市场行为涵盖所有信息”。 “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我是否可以通过研究历史价格走势,洞察市场的未来动态呢?

人性的不变性,是技术分析的另一基石。贪婪、恐惧、盲目跟从,这些基本情绪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下反复上演,驱动着市场价格的起伏。”人性贪嗔痴,股市亦如是。”通过对这些行为模式的捕捉和解读,我能否揭示并预测市场的未来走向?

技术分析还有一个重要观念,那就是价格呈趋势运行。一旦趋势形成,它会持续一段时间。这让我想起那句股市名言:”趋势是你的朋友。”那么,我应该如何识别并跟随这些趋势呢?

历史会重演,这是技术分析的又一支柱。市场本质和投资者的行为逻辑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重复性。正如那句谚语所说:”阳光之下,并无新事。”通过回顾历史数据,我能否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我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技术分析是一种利用历史价格和交易量数据的方法,它强调市场自身所透露的信息。比如,移动平均线、相对强弱指数(RSI)、布林带等常见技术指标,都能从不同角度衡量价格走势的强度和方向。”趋势像一条河,指标是船,载我驶向成功的彼岸。”

技术分析不仅是一种预测未来价格走势的方法,更是一个涵盖心理学、统计学、概率论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分析框架。在实际操作中,我应该灵活运用技术分析工具,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正如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投资的成功,不在于你对了多少次,而在于你在正确的时候,赚了多少钱。”

 

————————————–

声明:本文是作者投资心得,不作投资依据。

股票收益率

股票收益率


在金融投资的世界里,追求的不仅仅是收益率,更是那种稳健的、可持续的增值效果。我们都知道,极高的收益率往往像把双刃剑,带来的是心跳加速的风险。想象一下,如果年收益率真的达到了40%,那七年之后我的资产就能翻上十倍,二十年后更是可能接近千倍的增长。但这真的可行吗?每月平均2.8%的收益率,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风险也随之水涨船高。

市场的波动,资本的可能损失,还有那些不可预见的因素,哪一个不是能让我们的资产大幅缩水的潜在威胁?那些宣称能稳定获得每月6%以上收益的投资策略,听起来诱人,但实际操作起来呢?

交易中,我常常思考,正确率和赔率如何平衡?交易周期该如何把握?即便是随机交易,理论上的正确率与赔率的乘积也应接近55%,那我们又能凭什么显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呢?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有通过专业技术或策略,每次交易都带来微小而稳定的期望收益优势,日积月累,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这需要时间,需要我们严格控制交易成本和风险。

短线交易,快速利润的诱惑确实很大,但稳定性又该如何保证?就像古语说的,”欲速则不达”,稳定性是交易结果的基石,它决定了我们实际收益与预期值的偏差,以及未来收益波动的可能性。低稳定性,即使是正的期望收益,也可能让我们面临资金损失的风险。

我时常提醒自己,稳定性才是王道,而非盲目追求高收益。延长操作周期,降低盈利速度,合理安排仓位,这些都是我为了降低风险而必须考虑的。

“风险来自于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在金融市场中,高收益率与高风险往往是如影随形的,追求短期的高额回报往往得不偿失。

“耐心等候的,必得着祝福。”

————————————–

声明:本文是作者投资心得,不作投资依据。

对待股票亏损

对待股票亏损


在投资的世界里,我们都知道,长期握住亏损股票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对吧?那种心理的挣扎,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人天生就有的一种认知偏差——确认偏误,让我们总是倾向于接受那些符合我们预期的信息,而忽略那些挑战我们信念的事实。这种心理在股市中尤为突出。

想想看,我们是否曾在亏损的股票上找各种理由来说服自己?就像我当年买入的那只股票,600707,股价一路下滑,我却还在盲目乐观,寄希望于公司的新产品,市场的转暖。这难道不是在自欺欺人吗?”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古语我们都听过,但在投资中,真正做到的有几人?

市场价格是多方博弈的结果,我们作为投资者,怎能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呢?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曾说:”风险来自于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要全面分析,均衡考虑,既要看到股票上涨的潜力,也要预见到下跌的风险。巴菲特的成功,不正是基于他对公司基本面的深入研究和长期判断吗?

我还记得自己初入股市时的那段经历,当时我是那么坚信自己的选择。但现在看来,那更像是一种逃避,不愿面对现实的自我欺骗。”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但当我们自己成为故事的主角时,是否也能及时跳出舒适区呢?

我们热衷于学习各种分析方法,但问问自己,这些方法真的指导了我们的投资决策,还是仅仅为我们的行为找个合理的解释?我们是否在盈利的股票上迅速收割,却在亏损的股票上坚守,美其名曰”价值投资”?但真正的价值投资,并非简单的长期持有,而是对优质公司的深度理解和坚定信心。

数据显示,投资者往往在盈利股票上持有期较短,而在亏损股票上持有期较长。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我们为何不能像处理盈利一样理性地处理亏损呢?

投资是一场理性的游戏, “岁月神偷,偷走了青春,留下了痕迹。”

 

————————————–

声明:本文是作者投资心得,不作投资依据。

止损

止损


在股市投资这片波涛汹涌的海域,止损点的设定就像是给船只装上了救生圈。它能帮我限制损失,避免被市场的巨浪吞没,同时也让我在追逐利润的路上更加大胆。止损点真的能解决所有问题吗?难道我就不能结合其他的风险管理方法,打造出一艘更坚固的船吗?

基本分析派和技术分析派。这两派之间的争论,简直就像是”苹果派”和”樱桃派”的较量,各有各的拥护者。基本分析派喜欢深入研究价格变动的根本原因,他们相信只有找到了市场的脉搏,才能把握住赚钱的机会。而技术分析派则更看重价格波动本身,他们善于从图表中找出赚钱的秘诀。那么,为什么不能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呢?

理论上讲,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确实可以完美结合。基本分析帮助我选择投资标的和方向,而技术分析则让我找到最佳的买卖时机。这就像是我有了一张藏宝图,又有了一把打开宝藏的钥匙。但现实总是比理论更复杂。当我按照基本分析的建议买入一只股票后,如果股价开始下跌,我该怎么办呢?这时,基本分析的本质就暴露出来了——它很难和止损思维兼容。毕竟,我是基于”低估”买入的,怎么可能因为股价更低就卖出呢?

那些基本分析大师,比如巴菲特,他们对待股价下跌的态度就很有趣。他们视股价下跌为以更低价位增持的机会,这表明他们往往并不设置止损点。那他们是怎么应对风险的呢?答案是——分散投资。假设一个投资者持有的十只股票中,只要三只表现卓越足以抵消其余一两只的损失以及六七只表现平平的股票带来的影响。巴菲特还有一条原则,即一次性投资不超过合伙公司资金的25%。看来,基本分析者主要是通过广泛分散投资来规避非系统性风险。

当然,如果我已经设定了严格的止损点,那么分散投资的重要性可能会相对降低。但在期货市场上,即使有了止损点,分散投资仍然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毕竟,期货市场的波动性更大,风险更高。所以,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组合,并确保买入、持仓和卖出形成完整的闭环。

“盈亏同源”告诉我们,利润和亏损是相互依存的。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亏损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接受亏损,甚至在必要的时候主动止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很多投资者在面对亏损时会感到痛苦和无助。他们可能会试图通过各种方法来避免亏损,比如频繁交易、追涨杀跌等。但这些方法往往会让他们陷入更大的困境。因为在股市中,没有任何一次交易是可以保证百分之百盈利的,每一次交易都有可能面临亏损的风险。

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功投资者的经验和智慧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股市投资中的风险和挑战。比如沃伦·巴菲特他强调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重要性并且注重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他认为投资者应该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和长期前景而不是短期的市场波动。彼得·林奇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投资者,他提出了”投资像打棒球一样”的理念认为投资者应该像打棒球运动员一样专注于击中”本垒打”而不是过分关注每一个”好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声明:本文是作者投资心得,不作投资依据。

投资方法

投资方法


投资的世界里,方法繁多,究竟哪个最优?这还真没个定论!关键在于找到与自己个性契合的投资方式。耐心,难道不是开启财富宝藏的金钥匙吗?预测股价能达到的高度相对简单,但何时达到那个高度,可就难上加难了。

交易策略如同搭建积木,一套成功的系统并非依赖于单个积木多么精致,而是靠不同策略之间的巧妙搭配。那么,哪些投资者更适合运用基本面分析呢?

国际金融市场的大鳄们,尤其是那些资金雄厚、长线作战的玩家,往往对基本面分析情有独钟。为何如此?因为在股市中,巨额资金若想短线操作实非易事,需要等待市场足够大的波动才能获利,而这通常需要时间的发酵。而在期货市场,由于保证金制度和合约期限的约束,基本面分析的施展空间相对受限。

你或许会问:钱多不就是好办事吗?然而真相是,当资金量大到一定程度时,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可能减弱。试想一下,基金经理面对巨额持股瞬间暴跌,除了默默祈祷,还能有何高招?短时间内处理百亿级别的止损,无疑是天方夜谭。这时,他们往往会借助股指期货进行风险对冲。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通过趋势跟踪,小资金凭借其灵活性完全有可能创造出媲美巴菲特的投资业绩。小投资者可以低成本地尝试和纠错,而大资金则难以做到这一点。

在中国市场上,还有一群擅长利用基本面分析的特殊群体——市场操纵者。他们的目标并不是挖掘真正能改变公司业绩的因素,而是寻找一个能够吸引散户跟风炒作的概念。

基本面分析真的那么容易掌握吗?答案是否定的。券商为了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往往要组建专门的研究团队,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彼得·林奇作为业内楷模,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阅读无数研究报告,频繁实地调研,这样的付出,普通投资者怎能轻易复制?

股市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和非系统性。在短期内,股价走势与大盘密切相关,而非系统性因素的影响只有经过较长时间才会凸显。正如古人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道氏理论进一步指出,趋势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三种层次,长期趋势主要由基本面决定,中期趋势可能会受到人为干扰,而短期趋势易于被操纵。因此,只有在长期投资中,基本面因素的重要性才会逐渐超越其他因素。

那到底多久算作”长期”呢?至少应跨越市场走势与基本面脱钩的时间段。想要依靠基本面分析实现盈利,交易周期恐怕得设定在五年或更长。

时间,无疑是对基本面分析的一大挑战。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相对轻松,但何时发生却充满变数。在中小投资者常用的操作周期内,优质的股票可能带来亏损,而看似糟糕的股票反而可能赢利丰厚。

投资之道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步调,盲目模仿投资大师而不顾自身条件,无异于自讨苦吃。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说:”我们之所以犯错误,往往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你信仰基本面分析,就必须接纳它的局限性,并在遇到挫折时不怨声载道。我虽经常因趋势跟踪遭受损失,但从不抱怨。我最看不起的是那些一边谴责市场信息,一边又听从市场建议的人,因为他们似乎忘记了投资中的”取舍”与”责任”。

决心走基本面分析道路的,请谨记:”耐心等待,必有收获。”至少在未来的五年内,不要轻易出售那些具备潜在盈利能力的股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慢慢走,稳稳当当,才能走得更远。

 

————————————–

声明:本文是作者投资心得,不作投资依据。

低买高卖

低买高卖


交易市场是个神奇的地方,很多朋友太过纠结于价格的波动,却忽视了趋势的力量。他们总认为,只有抓住最低点买入,最高点卖出,才算真正赚到了钱。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对于那些信仰趋势的人来说,只要趋势向上,再高的价格也不是问题;反过来,趋势向下,再低的价格也不是底部。

市场上不是有句话吗?”低买高卖”,这话没错,但关键在于,这个”低”是以未来为参照的,而不是以过去为参照。可是,很多朋友喜欢和历史价格做比较,这样一来,只有当买入价格低于历史价格时,他们才觉得心里踏实。如果现在的价格比以前高,那他们就会觉得现在买入的人是傻子。

除了趋势,市场还有整理的特征。这就好比负反馈机制,涨多了就会跌,跌多了就会涨。对于这类投资者,可以选择和历史价格做比较,满足他们的整理思维。但问题是,高低是相对的,我们该如何选择参照物呢?

想象一下,在一个上涨的股票市场中,股票越涨,愿意买入的人就越少;而在一个下跌的股票市场中,股票越跌,愿意买入的人反而越多。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们总是害怕成为接盘侠,害怕买在高点。

回到过去庄股横行的时代,庄家就是利用了散户这种心理,以及对高点的错觉。一只股票从5元涨到10元,散户会逐渐减少,筹码就流向了庄家和趋势跟踪者。要知道,大部分散户不是趋势信徒,所以不管股票怎么涨,愿意追高买入的人总是少数。这样一来,庄家怎么出货呢?所以,庄家往往会把股价拉到更高的位置,比如30元、40元,甚至是更高。没有”打折效应”,散户是不会轻易入手的!

我们再来思考一下,趋势和整理真的矛盾吗?其实,每个交易者都在运用这两种思维,只是他们的尺度不同。关键在于,整理的尺度要大于趋势的尺度。中线追涨杀跌,那长线就是高抛低吸。但遗憾的是,更多人喜欢中线高抛低吸,长线追涨杀跌。

如果股票从10元涨到20元,你在12元买入,价格跌到18元卖出,这难道不是高抛低吸吗?但实际上,更多人愿意在12元高抛,18元低吸。

“谁能在市场的波动中稳如泰山,谁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在交易市场中,稳定心态比盲目追求利润更重要。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

声明:本文是作者投资心得,不作投资依据。